关于我们的团队

在网络的另一端,我们相遇; 在代码与梦想之间,我们并肩前行。 我一直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不太擅长在人群中表达自己,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直到五年级,我才遇到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习惯了独处,习惯了一个人写代码、一个人思考问题、一个人面对电脑屏幕后面的世界。久而久之,我成了一个“死宅”,更喜欢待在卧室里写代码、看番、玩游戏。我的衣橱里除了校服几乎没有其他衣服,因为我很少外出。 今年三月,Susan 联系了我——他成了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上的朋友”。那时的我,其实并没有多大改变,只是多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可慢慢地,和 Susan 的每一次聊天、每一次协作、每一次争论,像是一扇又一扇窗被打开。 到了五月,我在知乎上写的一篇回答意外走红,于是 Yaten 找到了我,他是我第一个“计算机方面的朋友”。于是很自然地,我们三个人建了一个群,这便是我们团队的雏形。半年之内,我的社交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后来我了解到,Yaten 是一个“现充”(中性用法)。而我心底一直渴望结识更多朋友,于是我们开始在B站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我们遇见了其他几位伙伴,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和人并肩做一件事,是这么让人安心、让人兴奋的事情。群里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 GitHub 上建立了一个 organization,还一起搭建了团队网站,甚至做了成员分布图。 现实中,我依然是一个人,但我已不再孤单。能遇到这些朋友,我很高兴,也庆幸自己当初鼓起勇气,在B站评论区敲下那句——“你好,交个朋友吗……”。如今,我的生活很充实。有时候深夜看着团队群里的对话,我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个曾经总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发呆的人,竟然有了可以并肩前行的伙伴。 有一位成员曾这样说: 在加这个群之前,我每天就是写完作业看B站。但进来之后,我发现遇到了一群有趣的人,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重新拿起了 VSCode,也真正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是以前我不敢想的,也让我有了很多动力。在现实中,我的朋友用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所以能遇到你们,我真的很幸运……(后略) 看到这段话时,我几乎要落泪。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感动——他道出了我的心声。能帮到别人,让他们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积极,这让我觉得很幸福。 谢谢你们。 如果没有你们,我可能仍然只是个沉默的人;但因为有了你们,我开始愿意表达,愿意分享,愿意去承担和创造。这些成长,是我一个人永远不会经历的。 半年前的我,绝不会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并肩前行的伙伴。我依然是那个喜欢宅在房间里的人,但我知道,我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也许未来我们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但我知道,在我心里,我们的小团队会一直在。

八月 10, 2025 · 林墨瀚

Github 上的有趣项目

Logoly —— A P***hub Flavour Logo Generator 咳咳,一个很有趣的小项目,可以生成类似某知名sox网站风格的 Logo(懂的都懂)。 EveryoneNobel 很有意思,顾名思义,人人都有诺奖,无需解释。 一本有意思的书的关系网整理 这……谁扔我网站里的???不要害我写不了博客啊! 记得科学上网再看 Spotify Github Profile 可以生成一个这样的标签,在个人主页很有用。 Awesome GitHub Profile README 有很多漂亮的 GitHub 主页的模板,我的主页也是参考这里做的。 yaten.xyz 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个人主页模板,其实是我写的,另外宣传一下他的博客。 The Economist 可以看《经济学人》,好耶! LXGW WenKai 霞鹜文楷 很常见的开源字体,但是我没用过(钟爱宋体)。 Misaka Mikoto 御坂美琴 「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唯我超电磁炮永世长存」 ...

七月 9, 2025 · 林墨瀚

电脑性能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看到华为发布的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 折叠屏电脑,第一反应就是:哇,好惊艳啊!(指价格) 网上一片“无脑吹”,这里就不挂链接了,免得拉低网站质量。 作为一个从 奔腾双核用到265K,从服务器用到家用机 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款 笔记本 折叠电脑聊两句。 一、真便携? 官方数据显示,这款机器重 1.16kg,看上去似乎很轻。但你对比一下: MacBook Air 也才 1.24kg,而且它的性能、散热、续航和生态早已优化成熟。 所以,从重量和体积上说 MateBook Fold 没什么压倒性优势,“折叠”这个形式反而更像是噱头,而非实用功能。 二、性价比? 你知道它卖多少钱吗?23999 元。这价格能干嘛? 配一台台式高性能PC + RTX 5080 Ti 显卡。 或者直接上 MacBook Pro 16 英寸 M4 Pro:14核 CPU + 20核 GPU,48GB 内存,1TB SSD。 而 MateBook Fold: 性能比不上 PC 生产力比不过 MacBook Pro 便携性还不如 MacBook Air 怎么选不是一眼明了?所以它在“性能 vs 实用性”之间陷入了自相矛盾。 这更像是一款技术展示产品,而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实用工具。 三、实际价值? 折叠屏能带来什么? 多任务?——Windows、macOS、Linux 哪个不是多任务? 新体验?——Surface 系列早就玩过“触控+平板形态”,也没掀起多大浪。 而折叠屏却带来了更多的物理厚度、软件适配、成本溢价,却没有带来对应的体验提升。说白了——你折叠个啥? 大多数办公场景真正看重的,是: 屏幕尺寸够不够 键盘手感好不好 接口丰富不丰富 你有见过哪个程序员在写代码时还在意能不能把屏幕折起来? ...

七月 3, 2025 · 林墨瀚

国产软件,越做越「重」

好的设计是看不见的服务,坏的设计是强迫性的对话。 ——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 自从几年前开始「科学上网」后,我的手机界面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国内 App 和海外 App 仿佛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缩影。 图标设计:两个「审美」体系 最直观的区别,或许就是图标了。 海外 App 的图标普遍追求极简主义:形状规整、配色克制、更新缓慢。比如 Twitter(现𝕏)沿用蓝鸟符号十余年,Telegram的纸飞机、Spotify的声波图标,这些软件的图标几乎从未做过大幅修改。简洁、稳定,是它们传递出的第一印象。 反观国内 App,一年四季「百变造型」:618、双十一、春节、暑期档、开学季……各种节日与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图标就像广告牌,忙得不亦乐乎。银行 App 图标还会直接加上版本号,给人一种“更新=进化”的错觉。美团、阿里、百度系的软件甚至会把品牌 LOGO 直接换成节日口号,一时间让人难以辨认。 ...

五月 25, 2025 · 林墨瀚

我开始记录代码之外的东西了

过去这个站主要是放技术内容,像博客、命令、折腾记录。现在也还是,但好像有点变了。准确说,我的关注点变了。 比如那天晚上写「焦虑的夜」,其实没想太多,就是单纯想把那种感觉写下来。写完后居然挺轻松的,比刷完一道算法题更像「做成了一件事」。 这两年我写了很多代码,建了几个站,刷了一些题,也搬了几次系统(是的,我真的折腾过头了)。但很少去想我自己在这些事中处于什么状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我开始写这些「不那么技术」的东西。它们没有那么「有用」,但对我好像挺必要。 以后可能会在这里写点音乐、写作业的内容、写点聊天记录、做梦的内容。或者说,这个站会变得更「人」一点,而不是「作品集」那样的东西。

五月 25, 2025 · 林墨瀚

关于音乐

我一向对娱乐圈的“乱象”持反感态度,因此从不关注相关资讯。我与所谓的“饭圈文化”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界限。也正因如此,我更倾向于聆听那些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比如米津玄师的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是《Lemon》,这是米津玄师为祖父的去世而作的,讲的是生死的理解。歌词如下: 日文 中文翻译 夢ならばどれほどよかったでしょう 如果这一切都是梦境该有多好 未だにあなたのことを夢にみる 至今还能在梦中寻到你的身影 忘れた物を取りに帰るように 就像归家取回遗忘之物 古びた思い出の埃を払う 打扫尘封的记忆 戻らない幸せがあることを 幸福无可再挽回 最後にあなたが教えてくれた 是你最后告诉了我 言えずに隠してた昏い過去も 那些未对他人提及过的晦暗往事 あなたがいなきゃ永遠に昏いまま 如果没有你它们将永远沉睡在黑暗中 きっともうこれ以上傷つくことなど 明白必定不会再有其他 ありはしないとわかっている 伤心胜过于此 あの日の悲しみさえ 甚至那日的悲伤 あの日の苦しみさえ 甚至那日的痛苦 そのすべてを愛してた あなたとともに 将所有一切,连同深爱的你一起 胸に残り離れない 都化作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苦いレモンの匂い 苦涩柠檬的香气 雨が降り止むまでは帰れない 在雨过天晴前都无法归去 今でもあなたはわたしの光 时至今日 你仍是我的光芒 暗闇であなたの背をなぞった 在黑暗中追寻着你的身影 その輪郭を鮮明に覚えている 那轮廓至今仍鲜明地刻印于心 受け止めきれないものと出会うたび 每当遭遇无法承受的苦痛时 溢れてやまないのは涙だけ 汹涌不停的都只有泪水 何をしていたの 曾经历过什么 何を見ていたの 曾目睹过什么 わたしの知らない横顔で 脸上浮现着我不曾见过的神情 どこかであなたが今 如果你正在什么地方 わたしと同じ様な 与我一样 涙にくれ淋しさの中にいるなら 终日过着以泪洗面的寂寞生活 わたしのことなどどうか忘れてください 就请你将我的一切全部遗忘吧 そんなことを心から願うほどに 我从心底里祈愿 今でもあなたはわたしの光 时至今日 你仍是我的光芒 自分が思うより恋をしていたあなたに 我深深地恋慕着你 甚至超出自己的想象 あれから思うように息ができない 自那以后 再不能随心呼吸 あんなにそばにいたのにまるで嘘みたい 明明曾如此贴近 如今却恍如虚幻 とても忘れられないそれだけが確か 唯一能确定的是 对你难以遗忘 あの日の悲しみさえ 甚至那日的悲伤 あの日の苦しみさえ 甚至那日的痛苦 そのすべてを愛してた あなたとともに 将所有一切,连同深爱的你一起 胸に残り離れない 都化作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苦いレモンの匂い 苦涩柠檬的香气 雨が降り止むまでは帰れない 在雨过天晴前都无法归去 切り分けた果実の片方の様に 如同被切开的半个柠檬一般 今でもあなたはわたしの光 时至今日 你仍是我的光芒 然而,最近在 B 站上偶然刷到一段视频,其中某些团体成员将《Lemon》的情绪深意“创意性”地嫁接到了咀嚼柠檬的体验之上,例如: ...

五月 24, 2025 · 林墨瀚

焦虑的夜。

我很焦虑。 看着一些小学生、初一的同学已经能做出比我还难的算法题,心里忍不住泛起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回头看看这几年走过的编程之路,满是绕远与反复——一直在努力,却始终觉得偏离了方向。 四年后就是高考,山东的竞争压力之大不言而喻。而我的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无论是文化课还是编程,我都感到自己在一点点落后,仿佛看不清前方的路。 更让我无助的是,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编程上,我似乎都没有一个真正的引路人。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学,往哪走;没有人指出我做错了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哪一步其实并不算失败。 于是我开始反复回顾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聪明、不够勤奋、甚至不够幸运。那些比我小的孩子,那些更早接触、更早起步的人,就像一道道亮眼的光,而我站在阴影中,被照得无处遁形。 我时常觉得,自己就像站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边,看着别人奋力向前,而我却困在原地,寸步难行。不是不想追赶,而是脚下的土地似乎随时都可能塌陷,我根本不敢迈出下一步。 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逼自己冷静地想一想:我到底是在害怕落后,还是害怕自己根本无法赶上?我是真的走错了路,还是只是还没走到成果显现的那一步? 焦虑也许是成长的副产品。它提醒我:我在意,我不甘心,我还没放弃。 我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至少现在,我还想试一试——哪怕没人指引,我也想摸索出自己的路。 谁知道呢,也许某一天,当我再次回头望向此刻的自己,会想说一句: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真的。

五月 22, 2025 · 林墨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