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华为发布的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 折叠屏电脑,第一反应就是:哇,好惊艳啊!(指价格)
网上一片“无脑吹”,这里就不挂链接了,免得拉低网站质量。
作为一个从 奔腾双核用到265K,从服务器用到家用机 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款 笔记本 折叠电脑聊两句。
一、真便携?
官方数据显示,这款机器重 1.16kg,看上去似乎很轻。但你对比一下:
- MacBook Air 也才 1.24kg,而且它的性能、散热、续航和生态早已优化成熟。
所以,从重量和体积上说 MateBook Fold 没什么压倒性优势,“折叠”这个形式反而更像是噱头,而非实用功能。
二、性价比?
你知道它卖多少钱吗?23999 元。这价格能干嘛?
- 配一台台式高性能PC + RTX 5080 Ti 显卡。
- 或者直接上 MacBook Pro 16 英寸 M4 Pro:14核 CPU + 20核 GPU,48GB 内存,1TB SSD。
而 MateBook Fold:
- 性能比不上 PC
- 生产力比不过 MacBook Pro
- 便携性还不如 MacBook Air
怎么选不是一眼明了?所以它在“性能 vs 实用性”之间陷入了自相矛盾。
这更像是一款技术展示产品,而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实用工具。
三、实际价值?
折叠屏能带来什么?
- 多任务?——Windows、macOS、Linux 哪个不是多任务?
- 新体验?——Surface 系列早就玩过“触控+平板形态”,也没掀起多大浪。
而折叠屏却带来了更多的物理厚度、软件适配、成本溢价,却没有带来对应的体验提升。说白了——你折叠个啥?
大多数办公场景真正看重的,是:
- 屏幕尺寸够不够
- 键盘手感好不好
- 接口丰富不丰富
你有见过哪个程序员在写代码时还在意能不能把屏幕折起来?
四、系统流畅?
很多人说:“鸿蒙 PC 版系统很流畅!”但作为过来人,我更倾向于认为:
老笔记本装个 Arch Linux + KDE,系统动画流畅度未必比它差。
鸿蒙 PC 看起来像是 Android 与 macOS 的混合体,在用户体验上,并没有突破性的创新。触屏体验?生态整合?苹果几年前早就做到了,Surface 系列也早就试水。
更令人疑惑的是:官方连 CPU 型号都不公布。一台两万四的机器连最基本的性能透明度都不给人信心,凭什么说服我们它值这个价?
五、使用场景?
来,我们设想几个场景看看:
1. 玩游戏?
别想了。国产 3A 游戏《黑神话》基本跑不动。没有独显,性能堪忧,风扇散热也跟不上。
2. 写代码?
VSCode 能不能跑先不说,光是编译大型项目、调试、虚拟化环境,就不是这类设备能轻松胜任的。
3. 学生学习?
上网不卡确实是基本要求。但折叠屏对学习没有本质帮助。你能想象高中生天天对着折叠屏写作业吗?
六、总结!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师 是一款“概念产品”
但它:
- 不是一台适合普通人使用的电脑
- 也不是一个性价比合理的生产力工具
23999 元的价格、有限的实用场景、欠缺透明的性能参数、以及并不成熟的系统体验……都让这款产品更像是一场华丽的秀场演示,而非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的“人民电脑”。
并且我们华为硕士电脑是可以流畅运行毒蘑菇的!
$$\color{red}我们🏵️🏵️实在太厉害辣!$$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来选个表情,或者留个评论吧!